[保密文化]在血雨腥风中秘密拓荒:建党初期,共产党人如何进行新闻宣传?
1921年7月,中国共产党顺应中国革命需要应运而生。陈独秀、李大钊等共产党的创始人,从一开始踏上政治舞台,就肩负起宣传革命的重要使命。他们以文载道、以文化人,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,极大推动了共产党早期事业的发展。
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
当历史的车轮走进20世纪20年代,鸦片战争后的80年沉沦间,中华民族受尽屈辱,但仍未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。迷茫、彷徨成为弥漫整个社会的“时代病”。
但真正的志士并不会因此停滞,他们提出:“欲图根本之救亡”,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。1915年9月,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《青年杂志》(后改名《新青年》),标志着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发端。不过,新文化运动虽为国人介绍了各种西方思想和学说,却并未指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造方向。
没有社会制度的改造作为基础,仅改造国民性,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吗?这个疑惑被鲁迅在1923年以“娜拉走后怎样”的形式提出
正当中国思想界苦苦求索之际,世界局势发生剧烈变化: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,让一部分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出路:社会主义。
很快,随着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始,以李大钊、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以《新青年》为舆论阵地,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。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、干部上做了准备。”
1919年9月、11月,李大钊连续在《新青年》发表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一文,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、全面的介绍
以文载道,振臂高呼
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,1920年2月,遭到北京军阀政府迫害的陈独秀重返上海继续主办《新青年》。出发前,在一辆不起眼的骡车里,他与李大钊秘密会谈。两人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谈起,转而商议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实际行动。这次谈话的成果是:6个月后,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(《新青年》编辑部)成立。
不久,北京、武汉、长沙、济南、广州以及旅日、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相继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。为了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,除《新青年》外,上海党组织又创办半公开的《共产党》月刊以及面向工人群众的通俗刊物《劳动界》周刊。其他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纷纷利用报刊,如湖北的《武汉星期评论》、济南的《励新》半月刊、广东的《群报》等,宣传马克思主义。
北京大学红楼。1920年10月,李大钊、张申府、张国焘等在该楼李大钊办公室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
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叫日月换新天”。革命理想激励下,“南陈北李”以及李达、李汉俊、瞿秋白、恽代英、毛泽东等一大批有识之士,不约而同拿起“笔杆子”,投身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宣传事业。
为什么要出版《政治周报》?为了革命。为什么要革命?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,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,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。 ——毛泽东 《〈政治周刊〉发刊理由》
开启先河,激情澎湃
虽历经磨难,但我党早期革命宣传工作将“打倒帝国主义、打倒封建军阀”的革命口号和思想传遍全国,传达出中国共产党救济天下的胸襟和挽救危亡的理想信念。当时,我党的宣传工作呈现如下特点:
一、严格遵从党的领导。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要求宣传工作必须遵从党的领导。1921年,中共一大通过的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》明确规定:“一切书籍、日报、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,均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。”“任何出版物,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,都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、政策和决议的文章”。
二、出版发行强调保密。血雨腥风中与敌斗争并非易事,时刻面临反革命势力的重重迫害。早期党的宣传非常注重运用巧妙的斗争手段,伪装出版成为常用的保密方式。例如,《共产党》月刊不标明编辑、印刷及发行地址,每期只在《新青年》上刊出广告启事和要目,并假称在广州发售。主要作者陈独秀、沈雁冰、李达等发文均采化名,封面也常常变换为《康敏主义周刊》《无政府》《安那其》等。
《共产党》月刊
书刊发行也都有秘密渠道。例如《共产党》月刊的发行以多种方式秘密分发到各地共产主义小组,毛泽东本人就曾在长沙向进步学生秘密散发《共产党》月刊。
三、宣传内容贴近群众。考虑到接受能力,党的宣传非常注重群众性,强调语言的家常话、通俗化。像《新青年》专设有“随想录”和“通信栏目”,以精短文字和家常语气,将家国道理娓娓述来,受到工人群众的欢迎。
四、不断扩大宣传影响。这时期,我党在书刊发售方面大胆创新销售方式,以拓宽资金来源。例如,广发全国各地、销量达一万五六千份的《新青年》,不仅通过“植入广告”的方式刊发党内其他书刊销售信息,还时常登载一些有关眼睛或医药类的保健治疗广告。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机关报——《向导》周报,发行量更是最高达到十万份,远销越南、日本、德国、法国,被读者赞为“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”。
《新青年》编辑部旧址
百年风雨、百炼成钢。建党初期的共产党人结合革命斗争实际需要,努力克服种种艰难险阻,百折不挠地开展了革命宣传实践,走上了“笔杆子”和“枪杆子”的结合之路,直接领导并推动革命向前发展,也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奠定了良好的理论、实践和阶级基础。
主要参考文献:
[1]刘江船.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管理思想研究.苏州大学,2006.
[2]杨卫民.摩登上海的红色革命传播:以中共出版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为例(1920-1937).上海大学,2013.
[3]汪丽霞.在血雨腥风中成长:建党初期的中共报人群体(1921-1927).南昌大学,2014.
原文链接:http://jtyst.henan.gov.cn/2021/03-04/2102096.html
- [湖北]省道路运输事业发...21-04-07
-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...21-03-27
-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...23-07-12
- 党史学习教育在行动:哈密...21-04-09
- 长江沿岸公司实地勘察北沿...21-03-23
-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布...21-03-23
- 市交通局党委专题学习新民...21-04-09
- [山东]省交通运输厅开展...21-04-01
- 交通运输部点名曝光安徽一...21-03-24
- 广西综合交通网建设实现“...24-12-31
- 广西龙门大桥正式通车24-12-30
- 湖北高速路政大广北第一大...24-12-30
- 长春市交通运输部门护航长...24-12-25
- 你们的笑容,就是我们眼中...24-12-25
-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...24-12-25
- 省交通设计院:借鉴先进经...24-12-25
- 吉林市交通运输局:召开冬...24-12-25
- 省厅组织重点项目冬季施工...24-12-25